台灣文化協會:1921年10月17日由林獻堂、蔣渭水、吳海水 ...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1921年10月17日由林獻堂、蔣渭水、吳海水、林麗明等發起成立,成立大會在台北靜修女學校禮堂召開,出席者300餘人,林子瑾為議長,大會公推林獻堂為總理 ...
相冊 台灣文化協會歷史台灣文化協會[1]簡稱"文協"。日據中期 台灣[2]進步文化團體。
成立1921年[3] 10月17日[4]由林獻堂[5]、蔣渭水[6]、吳海水[7]、林麗明等發起成立,成立大會在台北靜修女學校禮堂召開,出席者300餘人,林子瑾為議長[8]。大會公推林獻堂[9]為總理[10],楊吉臣為協理[11],蔣謂水為專務理事,此外還有理事[12] 王敏川[13]、林幼春、蔡培火、連溫卿[14]、蔡式谷、洪元煌、陳逢源等41人,還有評議員44人。會員共1300多人,羅致了當時台灣的青年才俊,是當時規模最大,影響最廣的文化政治組織,成為當時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主幹。
分裂"文協"成立後,因為舉辦各種講座,開展演講活動,揭露日本殖民統治和台灣政治、經濟、教育的不平等事實,因而常遭到日本殖民當局的幹涉和破壞。1927年[15]10月17日,"文協"在台中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,因內部意見分歧分裂為兩派:其右翼[16]以林獻堂、蔣渭水等為代表,認為台灣沒有資本家[17]和資本主義[18],應該以民族運動[19]促進資本主義發展,改良台灣經濟製度。另一派以王敏川為代表,認為台灣解放運動應該使民族運動與階級鬥爭[20]結合起來。
結局林獻堂等退出"文協"後,王敏川等對舊"文協"進行了組織領導,組成了"新文協",1931年[21] 1月5日[22]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,推選王敏川為委員長。會後決定取消"文協"組織,另組台灣大眾黨。不久,台灣大眾黨也停止活動,王敏川等被捕入獄,"文協"便結束了歷史使命。
進步意義台灣文化協會的宗旨是改革台灣社會,灌輸民族思想,喚醒民族意識[23],以擺脫殖民統治[24],進入文化抗日的新階段。為貫徹其宗旨,該協會開展了一系列活動:在各地設立報刊雜志閱覽室,陳列台灣和大陸的各地報紙雜志;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演講,涉及內容廣泛,...
臺灣文化協會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臺灣文化協會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[歷史回想].1920年代「台灣文化協會」啟蒙運動的回顧(Tony ...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臺灣文化協會 - 台灣文學網-文學史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台灣文化協會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台灣文化協會:1921年10月17日由林獻堂、蔣渭水、吳海水 ...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《榮耀與寂寥》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「臺灣文化協會」務實的啟蒙與播種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臺灣文化協會 | 職業工會大補帖
松山區【臺北市拍賣人員職業工會】
行政區:松山區理事長:蔡式榖工會名稱:臺北市拍賣人員職業工會工會地址:臺北市松山區三民路95巷30號連絡電話:27697852